--- 摄于 2017 年 9 月 藏川线前段
整个清明假期,我沉浸在“食贫道”——饼叔的系列“充电”视频中。最初的计划是开通10元包月,看完即止,但这些视频的深度和广度让我改变了主意。考虑到连续包月比逐月续费更便捷,虽然年付还能优惠5元,但我决定保留连续包月订阅,为饼叔及其团队贡献一份微薄之力。在我看来,他们的付出是值得这份支持的。
我也推荐大家去观看“食贫道”的视频,其内容颇具价值。当然,观看时务必牢记:视频中任何人的言论都带有其自身立场,甚至可能存在表演成分。信息需要多方验证,切勿轻信。视频如同电影,记录的只是部分现实,亦有其视角和立场,需要我们自行辨别。这些视频中,有些内容我已知晓,有些则大大超乎我的预料,还有些则完全填补了我的认知空白。总而言之,饼叔是一位非常出色的顶流UP主。
菲律宾和阿根廷这两期的视频可以归为一类探讨。特别是阿根廷篇,建议结合后续的阿根廷人反应(reaction)视频一同观看,能更全面地了解背景。
最令我震惊的是菲律宾首都贫民窟的景象:那里的人们依靠捡拾垃圾中的废弃肉类,清洗后油炸作为日常蛋白质来源。而镜头捕捉到的垃圾堆上方,赫然矗立着圣母玛利亚的雕像。菲律宾是一个天主教国家,底层民众的精神寄托几乎完全依赖于此。然而,该教派禁止堕胎的教义,在贫困催生雏妓现象(仅为生存)的背景下,无异于雪上加霜。这一观念在底层社会根深蒂固,连受害者自身也可能认同胎儿无辜的说法,却似乎从未诘问过自身的无辜与困境——她们难道不也是第一次经历人生吗?在如此艰难的境遇下,为了恪守教条而使生活雪上加霜,其意义何在?
菲律宾相当一部分外汇收入来源于“菲佣”。她们在香港、新加坡等地一服务就是几十年,偶尔回国。周末休息时,她们聚集在一起的主要活动仍是教会祷告,从中寻求慰藉与安宁。菲佣在外努力工作的核心动力是为了汇钱给家乡的亲人和孩子。这甚至让我产生一种错觉:仿佛她们必须先在菲律宾完成生育的“任务”,才能被“允许”出国务工。
这个国家似乎陷入了一个无解的死循环。教育体系无法保障基本的义务教育,国家充斥着财阀与买办,政坛腐败是常态,真正能做实事的人凤毛麟角。政策缺乏连续性,发展缺乏规划和稳定,客观条件亦不支持。国家主权几乎形同虚设,沦为完全的依附型政府,手中几乎没有任何资源——资源的开发权和收益大都被跨国集团攫取,留在本土的寥寥无几。所谓的国家独立,更像是一种形式主义,除了多了几场政治作秀,与底层人民的日常生活毫无关联。无论谁上台,首都贫民窟的生存条件都未见丝毫改善,这是一个令人绝望的世界。
而在地球的另一端,阿根廷几乎上演着同样的剧本。政治选举的意义何在?仅仅是提供情绪价值吗?四年一次的选举,难道只是国民的集体盲盒与赌博?我实在无法理解,不同政党的轮番上台,精力几乎全部消耗在党争之中,导致社会发展停滞。所有人都在忙于争抢眼前的蛋糕,而财阀牢牢控制着国家资产,留给贫民的只有残羹冷炙。人们在期待什么?天降伟人?即便真有这样的人物出现,面对一个资源匮乏、甚至背负IMF巨额债务(且需按IMF条件改革政经体制才能获得贷款)的政府,又能如何施展拳脚?终究是一团乱麻,无从下手。
泰国的人妖文化、泰拳文化、神鬼崇拜以及大麻合法化,其根源或许都指向同一个问题:底层人民缺乏出路。人妖和泰拳,是当前泰国底层民众能看到的少数上升通道,某种程度上也是当年美军士兵在泰休假时撒钱留下的路径依赖,尤其是人妖文化。泰国的佛教已与中国佛教有所不同,吸收了当地巫祝等元素,形成了独特的混合形态。虽然感觉有些奇特,但我们应予以尊重。至于大麻合法化,则无疑是一场难以控制的灾难。“黄赌毒”三者,无一可沾,切勿陷入其中。
日本篇的内容,基本符合我之前的认知。但视频更真实地展现了日本底层人民的生活状态。恐惧往往源于无知,了解世界对于开阔视野至关重要。
这两期视频是在以色列对加沙采取军事行动后,饼叔团队冒险深入以色列拍摄的,其中包含了一些人物访谈。
众所周知,以色列建国的法理依据是1947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第181号决议(《巴勒斯坦分治计划》),该决议在巴勒斯坦地区强行划出一块土地给予犹太锡安主义者建国。其法理并非《圣经》中所谓的“应许之地”——若“应许之地”可作“自古以来”的依据,那《山海经》岂不是更有发言权?181号决议并未被阿拉伯世界接受,随后爆发了数次中东战争,旨在驱逐以色列(当然,背后亦有其他复杂动因)。所谓的“两国方案”,至今只有以色列成功建国,而当地阿拉伯人因拒绝承认该决议,未能正式建立自己的国家,自然也谈不上国际建交。在长达近一个世纪的蚕食后,以色列目前的实际控制区域已远超决议划定的范围。与此同时,巴勒斯坦人民,尤其是在加沙地带,几乎生活在露天监狱之中,领空、出行、生活资源均被以色列严格控制。我难以想象在这种窒息环境下生活是何种感受。
中东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漩涡,交织着政治、民族、宗教矛盾,以及历史上大英帝国殖民撤退时埋下的诸多“雷区”。几大宗教在此混居,本就存在冲突,又强行塞入一个基于犹太教锡安主义建立的以色列,使得局势更加错综复杂:
要理解中东的政治生态,国家实体有时并非最根本的分析单位,家族/部落的力量往往更为关键,包括所谓的圣裔家族等,其内部结构和关系网络极为复杂。虽然难以一一梳理,但把握住主导家族的脉络是理解各国政治走向的重要线索。每个国家几乎都由一个或几个大家族领导,形式可能是神权君主制,也可能是世俗化君主制。这些家族普遍是“老钱”(Old Money),要么掌控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,要么利用有限的资源作为启动资金,大力发展投资和旅游业,通过精明的全球投资(如主权财富基金)和发展旅游、金融等产业,积累了雄厚的跨国资本,成为区域乃至全球性的地主阶级(以阿联酋、沙特等海湾国家为代表),他们甚至能在动荡的中东局势中扮演重要的调停者和斡旋者角色。
以色列在加沙的军事行动,其根源并非仅仅始于2023年10月7日的哈马斯袭击,而是长达半个多世纪的系统性压迫政策所导致的必然冲突。再加上以色列内部政治,特别是内塔尼亚胡为稳固个人权力、转移国内矛盾的政治需求,也对冲突的急剧升级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。国际社会难以有效介入,很大程度上源于美国在背后的无条件支持——这是一种复杂且相互依存的关系(戏称共轭父子)。
更令人心惊的是,据视频观察和报道,以色列社会内部对于此次军事行动的讨论,似乎常常聚焦于“优先解救人质”还是“优先彻底消灭哈马斯”的策略选择上。这种讨论框架,在许多外部观察者看来,完全忽视了军事行动对加沙平民造成的大规模伤亡和人道灾难,仿佛后者并非需要同等考量的“人”。这种潜在的非人化视角令人不寒而栗。我只能认同那句物理定律的社会学隐喻:力的作用是相互的。当一方拒绝承认另一方的人性时,也可能引发对方同样激烈的反噬。
以色列是基于犹太教锡安主义建立的国家。值得注意的是,锡安主义作为犹太教内部的一种意识形态,其部分势力在历史上曾与纳粹有过接触甚至合作。费维尔·波尔克斯(Feivel Polkes)甚至说过:“德国极端的反犹政策让民族主义犹太人的圈子感到无比欢喜,因为它将增加巴勒斯坦的犹太人口,这样,在可预见的未来里,巴勒斯坦的犹太人将会比阿拉伯人多。” 这无异于支持纳粹德国针对犹太人的行动。
中东各国普遍存在大英帝国殖民撤退后遗留的问题。例如,某些国家宪法规定总统和总理必须分别由什叶派和逊尼派担任,而这两大教派本就存在历史宿怨,如此安排几乎注定了政见难以统一,内耗不断。这种“分而治之”的殖民遗毒,导致国家难以发展,几乎是每个前殖民地的共同剧本。
中东的问题远不止教派冲突,更关键的是其作为全球最大石油产地、地缘政治要冲以及大国(英美苏等)代理人战争场所的地位。地缘政治、海运要道和石油资源,才是比宗教冲突更难解的症结。
通过观看视频,我对马来西亚这个国家才有了初步了解,此前接触更多的是新加坡。视频揭示了又一个典型的“分而治之”历史遗留问题:原住民(马来人)、华人、印度裔三大群体在该国被人为地分割开来。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,宪法中竟然明文规定了原住民特权,这些特权广泛渗透在教育(入学配额、奖学金)、政治(公职保留)、经济(商业许可、信贷优惠)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,形成了制度化的族群不平等。我了解印度的种姓制度虽已废除但影响犹存,却未曾想马来西亚也有类似的制度安排,着实令人大开眼界。
上述是我看到的一些内容,结合查询资料,综合得出的一些粗浅想法和疑问。放眼全球,中国确实算是一个非常独特的国家。政教分离在几千年前就已基本完成;义务教育体系虽有诟病之处,但已提供了一个相对公平的基础。看得越多,体会越深。我们需要思考,需要对比,需要不断开阔眼界。信息差,至今仍然是最高效的收割工具。保持独立思考和辩证性眼光,至关重要。
请登录后评论
评论区
加载更多